“雪如意”设计者张利:让“超人”场馆向大众靠拢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2021-11-30 12:18:07

核心阅读

跳台滑雪赛道的S形曲线,最契合的文化元素就是玉如意。

为最大程度向空中腾跃,“雪飞天”找到了敦煌飞天的文化元素。

我们追求的是奥运会怎么推动整个地区从人文生活到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设计总负责人 张利

<script src="http://tv.people.com.cn/img/player/v.js"></script><script>showPlayer({id:"/pvservice/xml/2021/11/30/d5d7fc01-120f-47a1-b1c5-cbbf1fa2c353.xml",width:640,height:360});</script>

温润“雪如意”、灵动“冰丝带”,还有“同心”奖牌、“山水画”制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形象景观设计融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带观众邂逅美妙的“中国式浪漫”。人民网记者将邀请多位参与本届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的设计者,揭秘这些“浪漫”如何铸就。

本期邀请的嘉宾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设计总负责人张利,讲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及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的设计故事。

享文化 S形赛道中的“玉如意”

人民网记者: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设计为何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张利:在符合比赛标准的前提下,大家都想赛道给人留下印象,希望这种大型比赛能融入当地的特色文化元素。例如,索契冬奥会时,在电视宣传中播放俄罗斯套娃,这就是冬奥会主办方融入自己文化的一个体现。北京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传递中国文化列入最主要的课题之中。

“雪如意”设计者张利:让“超人”场馆向大众靠拢

从“冰玉环”遥望“雪如意”。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记者:为什么最终选定玉如意?设计实施过程中有哪些难点?

张利:这个传统文化元素必须是大家熟悉的,我们曾找到玉带的配扣,最后确定玉如意。因为跳台滑雪的赛道是个S形曲线,我们认为最契合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是如意。在得到国际雪联相关运动管理方的同意后,这个设计出发点就成立了。但在具体实施中,确定外观造型仅是100步中的第一步,剩下在于怎么来实现。

这个造型很有挑战性,“如意头”也就是顶峰的位置要构成“如意”的样子就不能太小。早在2017年,我们团队测试过几次,但都达不到预期理想。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如意”的设计就走不通,因为要求的体量太大。后来我想如果设计成空心的,从结构计算到空间安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如意”造型能够成功实施的一个很大突破。

“雪如意”设计者张利:让“超人”场馆向大众靠拢

“雪如意”顶峰与出发区的视线联系。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记者:“雪如意”如何对应呈现玉如意形象?

张利:如意是传统吉祥物,它的S形曲线,正好呈现跳台滑雪的赛道。“雪如意”大概分3个部分:顶峰、中段和底部。顶峰也就是“如意头”的位置设计成多功能空间,相当于一个俱乐部,虽然不直接用于比赛,但跟比赛有一定的互动关系,从外部看,完全是一体的。中段“如意柄”有两个跳台,一个是“大跳台”,落差在130米至140米之间,一个是“标准跳台”,落差在90米至100米之间。结合这两个跳台,设计要考虑侧面防风,同时保证裁判塔视角不受任何死角干扰,能看到两个跳台的所有情况。中段的设计主要是为这两个跳台制作了防风的造型,这两边不对称,就是因为防风计算出来的造型就是不对称。“雪如意”底部是一个体育场,这个体育场按最小标准的足球场建设,周边看台座位都朝向体育场,同时跳台滑雪中心底部不制作常规的“反坡”,便于以后能继续使用。

可持续 “超人”场馆要向大众靠拢

人民网记者:“雪如意”的设计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张利:“雪如意”是专业的跳台滑雪场馆,它两个落差超百米的跳台,没经过长期专业培训的人根本用不了。因此,我们提出“超人”的空间或设施一定要向大众靠拢。如何在设计中实施这个理念?我们发现,以往冬奥会跳台场馆的跳台,普通人用不了,也提供不了很好的观光体验,人们要么在场馆外围远远看一下,要么坐缆车或汽车到顶部后再向下看,但也看不全,中间全被山林岩石遮挡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雪如意”设计中沿用了一个在城市设计或目的地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原则“2.5小时慢行体验”。比如去爬山,从山脚下的寺庙爬到山顶的亭子后再下来,如果是2.5小时完整体验的话,我们就会认为这是一个目的地,这个过程就存在记忆中,成为有意义的东西。“雪如意”底部有一个体育场,顶峰有一个大型的多功能俱乐部,中部左右赛道两边分别有近千级的步行台阶,这就能形成一个慢行体验。有了这个设计,再加上顶峰俱乐部和底部体育场,我们相信,未来除了专业的体育比赛,这个场馆的大众体验也会更好。

 重协调 让“雪飞天”融入首钢天际线 

人民网记者:位于北京首钢老工业区的“雪飞天”融入了敦煌飞天的文化元素,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设计点值得注意?

张利:首钢滑雪大跳台也就是“雪飞天”的建造配合了北京首钢老工业区改造。在设计之初,我们就设想这个建筑要与阳刚气十足的首钢高炉相对比,所以它一定要轻盈,这是最基本的设计思路。

当竞赛赛道的曲线定下来后,我们如何安置它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从群明湖往西看,前有冷却塔、后有西山,现在这个滑雪大跳台建起来后,就多了一个视觉元素。这个元素如何让老工人们认可,认为“这就是我们首钢的天际线”?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很多方面让这个滑雪跳台跟首钢本身的环境协调融合在一起。首先跳台不能高于旁边的首钢冷却塔,高出来的话跟周边环境就不协调了;其次,在跳台曲线的基础上,整个建筑动感的外形线条要大概参照冷却塔的外形,也就是“雪飞天”支撑部分和其本身的坡度要基本对称;第三,就是“雪飞天”建筑一些节点的高度,如顶部、起跳区、裁判区高度,应分别对应于首钢周边厂房的若干高度。这样才能保证这个新建的建筑与周边环境能协调融合在一起,这“一笔”虽然是新加的,但是根据原来的基础创作出来的,与原来的环境是协调融合的。

“雪如意”设计者张利:让“超人”场馆向大众靠拢

从新首钢大桥遥望“雪飞天”。受访者供图

“雪如意”设计者张利:让“超人”场馆向大众靠拢

“雪飞天”夜景。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记者:完成“雪如意”“雪飞天”的设计,您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张利:我觉得我和团队一起完成了四件事。第一件,在自然环境中留下的足迹最小。比如,在“雪如意”设计中,整个跳台是支在山谷里的。国际惯例一般很少这么处理,因为这样会增大工程难度,但是支起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继续保持场馆周围的正常生态循环。第二件,我们做到了场馆不仅为赛时也为赛后设计,比如“雪飞天”带动了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这个改造是为了以后十年、二十年的发展。第三,在以上的基础中,做到了跟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雪如意”是跳台滑雪赛道跟玉如意的结合,“雪飞天”是从赛道的英文名称“Big Air”出发,让它最大程度向空中腾跃,因而找到了敦煌飞天的元素。第四件就是让“超人”场馆向大众靠拢,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创新。比如,在“雪如意”设计中,能让运动员在腾空0.3秒的瞬间里看到远处的长城。这种文化的联想和视觉的契合,能让运动员的心态产生微妙的变化。

我认为建筑师应试图去理解更多人的“共识”,把人们对环境及城市的共同期待表达出来。如果一定要说我在建筑设计中有哪些感悟和坚持,那么就是这种“共识”。

关键词:

为你推荐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家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